器械兵种是拆毁城池耐久度的核心力量,其攻城值远高于常规兵种。器械将领的选择应以兵种适应性为优先考量,S级和A级器械武将能提供更高的攻城效率,而武将品质对攻城值并无影响。器械队伍需要配备足够的兵力,通常建议携带兵力为城池守军的1.5倍并均匀分配给每位将领以避免战损不均。战法配置应以低消耗的蓝色传承战法为主,武力型武将搭配输出战法,智力型武将则选择回复或谋略类战法,战法等级达到4级即可应对大部分中低级城池的攻坚需求。

攻城过程中需严格区分主力部队与器械部队的职能分工。主力部队负责清除城池守军和驻防部队,需选用克制敌方兵种的高战力阵容;器械部队则专精于拆除城墙耐久,必须确保兵种正确转换为器械模式。两种部队的行军时序需精确配合,主力应提前15秒出发以同步抵达战场,防止器械部队单独承受守军攻击。在同盟协同作战时,指挥官需明确各阶段兵力投入顺序,避免器械过早进场造成无谓损耗。
战法搭配需针对攻城场景的特殊性进行优化。被动类战法和指挥类战法因其稳定的触发机制,适合作为器械队伍的常驻配置。物理系武将推荐携带提升普通攻击或造成兵刃伤害的战法,如挥砍等高频触发技能;谋略系武将则可选择具有恢复效果或降低敌方属性的辅助型战法。需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内政类无效战法,同时战法等级无需过高投入,适度强化即可满足基础作战需求。

攻城前的战术准备同样影响技能发挥效果。需提前侦查目标城池的守军配置和城墙耐久数据,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器械队伍的兵力配比。在大型城池攻坚时,建议建立前线营帐以便快速补充兵力,同时注意保持部队士气值处于良好状态。天气因素可能影响特定战法的触发概率,需在行军前做好相应预案。同盟作战时应统一指挥调度,确保全体成员按照既定战术阶段投入对应类型的部队和技能。

守军清除阶段结束后,器械部队的技能使用节奏尤为关键。应集中所有器械兵力对城墙发起连续攻击,利用高额攻城值快速削减耐久度。可激活各类增加攻城效率的临时增益效果,但需保留部分战法应对可能的守军刷新情况。当遭遇敌方援军干扰时,应及时切换部分器械队伍为作战兵种进行防御,待危机解除后再恢复攻城状态。最终阶段需协调多支器械队伍同步攻击,确保同盟能准确掌控城池归属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