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组建舰队时,咱们首先要明确一个核心思路:前排抗伤、中排输出、后排辅助或补刀。这种经典的三层结构能最大限度发挥每艘舰船的特性,前排用高护甲或闪避的舰船吸收火力,中排放置主力输出舰,后排则安排防空或特殊功能的舰船。千万别把所有强力舰船堆在前排,否则一旦前排崩溃,整个舰队就会陷入被动。合理分配舰船类型和数量,才能让阵型稳如泰山。

关于舰船的选择,优先考虑功能互补。比如前排可以搭配FG300装甲型或卡利莱恩特种型,它们闪避率高,能有效拖延时间;中排推荐刺水母、AC721载机型这类高爆发舰船,快速清理敌方目标;后排则带上苔原级或支援舰,提供治疗或防空支援。如果手头有航母,记得搭载针对性的舰载机,比如蜂巢或星云脉冲,专门克制对面的大型舰船。不同舰船之间记得测试兼容性,有些舰船虽然单兵能力强,但可能和队伍节奏不搭。
战斗中别傻站着,随时观察敌方火力集中点。如果发现前排压力太大,可以临时调换中排的肉盾舰顶上;如果对面后排输出太猛,就派高速驱逐舰绕后干扰。灵活运用计划圈和曲率航行,能让你快速调整舰队位置。别让舰船扎堆,避免被范围伤害一锅端,适当分散站位能提高生存率。

阵型只是基础,实战中要多侦查对手配置。提前摸清对面的舰船类型和站位,能让你针对性调整阵容。比如对面航母多,就多带防空舰;如果全是高护甲战巡,那就上鱼雷舰重点突破。平时多练习不同阵容的搭配,熟悉每种舰船的优缺点,这样遇到任何敌人都能从容应对。

咱们要做的就是根据手头资源和战场情况,不断优化搭配,让每艘舰船都能发挥最大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