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家位置的选择直接影响资源获取效率、防御能力及战略发展空间。优先考虑资源丰富区域,包括金属、晶体和重氢的高等级矿点,同时需兼顾战略要地如交通节点或星系中心,确保后期扩张时能形成有效控制。初期建议选择靠近内圈或盟友周边的安全区域,避免过早卷入高烈度冲突。资源采集与防御建设的平衡是选址的核心原则,需通过工程舰侦查确认目标区域的资源分布与敌对势力活动情况。
地理位置需结合长期战略规划,星系中心区域通常具备更优的经济发展和科研条件,但竞争也更激烈;边缘区域资源相对匮乏但安全性较高。引力平衡区或势力区块交界处往往存在资源富集带,但需评估防御难度。基地选址应避免小行星碰撞区等危险地形,同时注意前哨站建造需消耗10万金属和1万晶体资源,需提前储备。太空城建设遵循一星球一城原则,落地点选择直接影响后续设施布局效率。

建家位置需与舰队配置相匹配,护卫舰为主的阵容适合小行星稀疏区建立防御型基地,而巡洋舰以上舰队则需要更开阔的作战空间。工程舰采集范围与计划圈数量限制要求基地必须覆盖至少三种核心资源点,大型工程舰可采集6级矿点但需配套高级采矿平台。技术研究中的工程舰蓝图强化能提升40%采集效率,这是资源区选址的重要加成依据。基地迁移功能虽在4本解锁,但频繁迁移会导致资源链断裂。

后期发展需预留至少两个高矿平台位置,选择同时包含6级金属、6级晶体和4级重氢皇冠矿点的区域。星系地图的坐标定位功能可精确标记优质资源区,建议建立侦查舰队定期更新星域情报。与盟友形成联防体系时,基地间距应控制在曲率航行2小时内可达范围。艾格勒姆星域等特殊区域禁止工程舰采集,必须依赖空间残骸回收获取资源,此类区域仅适合战术据点建设。

最终选址决策需综合评估即时战力、联盟布局和服务器发展阶段。开服初期可优先占领低级矿群,中后期转向高级矿点集中区。建筑升级顺序应遵循港口-资源生产-防御设施的优先级,这与选址时的资源密度评估直接相关。定期通过蓝图研究优化舰船配置,使基地定位从资源采集逐步转向战略枢纽,这是建家位置价值最大化的关键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