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兵的运输是提升作战续航能力的关键环节,但若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资源浪费或兵力损失。要确保预备兵运输安全高效,需从建造预备兵营、训练预备兵、运输路线规划以及兵力接收管理四个核心环节入手。
预备兵营的建造是运输的基础,需先在个人技术中完成研究并拥有建设用地。建造需消耗资源和政令,耗时四个半小时,若在同盟占领的郡内建设可缩短至三小时,配合民夫技术可进一步减少一小时。预备兵营可升级,每次升级增加5000存储量和1000训练量,最多可建六个。建造完成后需安排一支队伍进入,点击训练按钮开启预备兵训练,一级兵营单次训练量为2500,消耗20体力和2500铜钱,12小时后完成。
训练完成的预备兵需通过运输选项输送到大型要塞或野外军营,运输过程需谨慎操作。点击运输后选择目标地点及预备兵数量,注意不可超过目标地点的预备兵总量,否则超出部分将永久消失。运输部队的行军速度为正常速度的300%,到达后会自动卸兵并返回预备兵营,中途可经要塞中转且不占用要塞容量或额外消耗体力。需运输仅限从预备兵营到大型要塞或野外军营的单向输送,主城或分城的预备兵无法直接调出。

优先选择同盟控制区域内的路径,避免经过敌对势力活跃地带。若需长距离运输,可利用中转要塞分段进行,减少途中被拦截的风险。运输部队虽速度较快,但仍可能遭遇敌方侦察或伏击,因此建议在运输时同步派遣侦察队伍探路,或选择夜间等敌方活跃度较低的时间段操作。

接收预备兵的大型要塞或野外军营需提前确保安全。目标地点若被敌方攻占,运输部队将无法卸兵并可能被歼灭。因此运输前需确认目标地点的归属及防御状态,必要时可派遣部队驻防。预备兵到达后,驻军可立即征兵,每次消耗武将20体力(流浪军野外征兵不耗体力),但需避免在敌方攻势猛烈时集中征兵,以防兵力未补充完毕便被击溃。

通过合理规划、路径优化及实时监控,可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确保兵力高效补充。这一机制虽需投入较多时间与资源,但对长期作战的胜负至关重要。













